当前位置:成都视窗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正文

追踪“野外模特” 四川已布设1万余台野外监测红外相机

2021-01-28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四川各保护区内,“熊出没”“豹出没”……野外监测红外相机让它们“有图有真相”……

眼圈、耳朵、四肢……全身都是白色。若不是红外相机立功,恐怕我们很难相信,世界上居然有白色的大熊猫。

1月15日,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对外发布全球唯一一只白色大熊猫野外活动影像。其两次现身的珍贵画面,都由布设在野外的红外相机拍摄。

据估计,我省已布设1万余台野外监测红外相机,总数约占全国五分之一。这些有“秘境之眼”之称的野外监测红外相机夜以继日地记录下了众多珍稀野生动物的萌动瞬间。□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王代强

镜头下都有啥?

除了大熊猫,野外监测红外相机的“模特”们,阵容强大

大熊猫产仔、遛娃、耍朋友、雪地撒欢……近年来“滚滚”的视频、图片新闻,很多是由红外相机拍摄的。在其镜头下,大熊猫在四川各保护区内繁衍生息的萌动场景被原生态展现。

其实,不止大熊猫,野外监测红外相机的“模特”们,阵容强大。

它们当中,有人气爆棚的“明星”——CCTV《秘境之眼》节目,屡次出现绵阳市平武县关坝沟流域自然保护小区的川金丝猴、甘孜州雅江县格西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棕熊、宜宾境内老君山保护区的四川山鹧鸪等。

也有低调的“群众演员”——在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拍到成群结队出现的羚牛,体型最大的身高接近两米、体重1吨左右;还拍到黄喉貂,有着“黄腰狐狸”之称的它,胸前有黄色条纹,别看它身材“迷你”,前后肢上的趾爪可是凶猛无比,能集体猎杀数十斤重的林麝、小麂、野猪幼崽等。

相机画面,有幽默捧腹的一幕——2020年7月28日凌晨,关坝沟流域自然保护小区集体蜂场内,一只亚洲黑熊偷偷潜入村民家中,趴在蜂箱上左看右看,企图偷吃蜂蜜,多次尝试失败后,急得上蹿下跳。最后,它又试着把前爪子伸进栅笼里掏,挨个试一圈,终于顺利吃上了心心念念的蜂蜜。

也有温馨浪漫的一幕——2017年6月,在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雪豹妈妈带着3只小雪豹缓缓走入镜头,小雪豹走走停停好奇地东张西望;雪豹妈妈觅食去了,小雪豹们则乖乖地坐在草地上,啃着脚丫玩耍,两只小雪豹还争抢草皮玩。

记者梳理发现,早在2008年8月,就有关于凉山州冕宁县冶勒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拍到赤狐的报道。照片中的赤狐体长约90厘米,一身赤褐色的毛,似乎正在觅食。赤狐主要分布在我国川西北青藏高原区域,这是它首次在四川最靠南段的小相岭境内被红外相机捕捉到。

2019年,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拍到绿尾虹雉;2018年,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拍到金钱豹;2016年,芹菜坪省级自然保护区首次拍到四川山鹧鸪;2015年,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拍到金雕;2014年,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拍到林麝;2013年,鞍子河省级自然保护区首次拍到雪豹……一个个“首次”,让网友“沸腾”。

野外调查经历啥?

从国外引进的“打猎相机”到科研工具

“红外相机主要布设在有人管护的保护地中。”长期从事野生动物调查的省林草局科研教育处副处长古晓东介绍,拍下的数据资料主要由各保护地管理机构获取、保存,已成为容量庞大的资料库。

过去,没有红外相机时,野生动物调查主要是依靠痕迹,如动物粪便、足迹等,很难看到实体。无图无真相,很大程度限制了调查研究进程及研究成果展示。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在云南、台湾等地使用红外相机,监测野生动物。”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李晟介绍,红外相机从国外引进,当时叫“打猎相机”,猎人安装在野外,用于观察有无动物经过。

2002年,美国史密斯桑尼研究院、北京大学与原四川省林业厅合作,在四川等地进行西南山地生物多样性调查,红外相机开始在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大规模试验性应用。

近年来,随着相机购买成本降低和政府相关投入增加,红外相机逐步向四川各自然保护区推广。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阿坝州茂县土地岭等地区,通过WIFI、局域网等技术,已实现远程实时查看相机画面。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1平方公里为网格单元,共布设了400多台红外相机,为研究大熊猫放归后的情况提供了丰富的监测资料。世界首只易地放归大熊猫“泸欣”成功在野外产仔带仔的画面,就是红外相机拍摄到的。

优缺点都有啥?

拍摄量大精度高,但海量数据处理任务繁重

不充电的状态下,红外相机能在野外全天候工作半年左右。在科研工作者看来,其最大的好处是能不间断工作,对动物的干扰小,拍摄量大、精度高,便于开展大范围的调查分析评估。

野外调查工作人员介绍,红外相机主要安装在动物经常活动地区,周边要清理杂草,还要考虑拍摄角度、高度,以便取得更佳拍摄画面。

随着技术进步,红外相机从胶卷变成数码,储存卡容量倍增,续航时间延长,从只能拍图片到也能拍高清视频,越来越便捷。

不过,红外相机也有“短板”。它一般安装在高湿、高寒等极端环境,安装难度大,受动物、气候毁坏概率大。最大的“短板”是,相机持续拍摄造成海量数据堆积,后期处理任务繁重。

为调查200余种野生动物,近日,省林科院在92部红外相机中取回了7万余条影像资料。“要从海量数据里面找出目标动物,如大海捞针!”省林科院调研员刘洋感叹。

此外,由于红外相机中的资料储存分散在各保护区,甚至在某位技术人员的电脑中,不便于资料保管和共享。

为此,省林草局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与专门从事数据管理的公司合作,开发了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监测数据库,目前已收集20多个保护区的270万条数据。“我们正在建系统,将数据库中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应用,为相关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系统将接入四川数字林草和大熊猫保护‘天空地人’一体化监测系统数字化平台,实现更大范围的应用。”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说。

你该了解的

野外监测红外相机

优势

●能不间断工作

●对动物的干扰小

●拍摄量大、精度高,便于开展大范围的调查分析评估

●从胶卷变成数码,储存卡容量倍增,续航时间延长,从只能拍图片到也能拍高清视频

劣势

●安装难度大

●受动物、气候毁坏概率大

●持续拍摄造成海量数据堆积,后期处理任务繁重

●资料储存分散在各保护区,甚至在某位技术人员的电脑中,不便于资料保管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