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一号”如何保持海上“原地不动”
新华社“大洋一号”4月5日电(记者陈灏)中国自主研发的“海龙Ⅲ”无人潜水器4日傍晚至5日凌晨在西太平洋成功完成了4500米级海试。海试过程中,母船“大洋一号”需在风吹浪打中保持6小时“原地不动”。“大洋一号”是如何做到的?
“大洋一号”船长徐巍巍告诉新华社记者:“开车时,熄火之后踩住刹车,车就停在原地了;但船不一样,关掉动力就漂走了。”他说,海上风大流急且方向多变,会造成船不断漂移。如果母船不能固定位置,潜水器在下水、回收等关键环节出现损坏的风险会急剧上升,而且有缆潜水器即便已潜入海底,也可能被拖离作业位置或造成设备损坏。
徐巍巍介绍,对海洋作业船舶而言,“位置固定”其实是通过自身动力来抵消风和洋流的影响,从而保持原位。动力定位期间,“大洋一号”的主推进器、舵、艏艉侧推需要协调配合,船艏根据风向和流向选择合适角度,可以对抗7级以下风力。
“位置固定不是绝对的。通常动力定位期间船舶最大位移不超过5米,海况较差的情况下也得保证10米左右的精度。”徐巍巍说,作为中国第一艘配备动力定位系统的科考船,“大洋一号”虽然是长度超过100米、宽16米、总高30多米的“大个头”,但作业史上曾保持28个小时动力定位。
动力定位期间,由于风向和流向经常变化,驾驶员也需不断进行调整。在“大洋一号”的驾驶室里,“三副”黄敬浩告诉记者,动力定位系统会根据风向和流向自动调整各动力设备功率,但是人为干预必不可少。“压力需要均衡分担。如果某台推进器长时间高负荷运转,就会启动自动保护功能,停止运转,造成动力定位中止,影响作业安全。”他说,驾驶员通常会通过调整船艏方向,将各设备的负荷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风力达到7级,或者风速和流速都较大且夹角超过60度,均会对船舶动力定位造成很大困难。”徐巍巍说,在动力定位之前,驾驶员会根据实际气象条件,综合判断是否具备动力定位的条件,避免影响科考作业。
“大洋一号”是一艘5600吨级远洋科学考察船,3月20日从位于山东省青岛的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科考基地码头起航,开始执行中国大洋协会组织的2018年综合海试任务。
向先烈致敬!习近平的这些话饱含深情
中国“海龙Ⅲ”潜水器完成4500米级海试
雄安一周年:高质量发展样本气质初显
论英雄,习近平这样说
虚假婚姻路径如何治理?提高违法成本
中国驻WTO大使回应美公布“301清单”
中国驻美大使馆强烈谴责并坚决反对美
王思聪被人砸场子,手足无措直接懵逼
粉丝超有心!送易烊千玺“五三”助力
小S登封面性感美艳 辣妈大玩撞色飞扬
陈乔恩化身“茶农恩” 亲自体验采茶
付辛博带女儿医院检查 颖儿刚出月子
朱丹首次晒半岁女儿全身照 边工作边
漫威英雄集体帮助重病粉丝 美队死侍
张瑶受邀观秀干练帅气 黑白搭玩转极
欧阳娜娜晒可爱自拍 十八岁的少女甜
香港电影导演会周年晚宴 赵薇杨千嬅
严屹宽改行做摄影师 老婆成为最幸“
陪伴咘咘的时间变少了 修杰楷吐心声
王源式害怕!表演歌词捂嘴摆手表情超